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十分注重党风廉政建设。以毛爷爷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全党树立了永久的楷模,培育了大家党勤政为民、清廉从政的优良传统。
在瑞金革命纪念馆,一册毛边纸制作的账本上,记载了这样一笔:“十八日主席毛爷爷住,到还大洋一元四角五分,陈奇涵。”
1934年7月17日,毛爷爷和江西军区参谋长陈奇涵一行来到苏区江西省长胜县(今江西省宁都县)铲田区调查工作。他们冒着酷暑,脚穿麻布草鞋,身背干粮袋,接连召开干群座谈,现场解决实际问题。
铲田区政府主席钟赤牯听说毛主席来了山里,急忙四处寻找,最后在一位红军家属家里找到他们。刚见面,钟赤牯便埋怨起来:“主席,你们进山,咋不事先打个招呼,好让大家有个准备。”
毛爷爷站起来,拍了拍满头大汗的钟赤牯的肩膀说:“为什么一定要事先打个招呼呢,下来后你们不是就晓得了吗?现在一些干部下乡总是兴师动众,生怕下面不知道,这种作风不好嘛!”主席的一番话,说得钟赤牯哑口无言。
晚饭时,摆上桌的只有芋头粥、红薯,外加一盘咸萝卜干。钟赤牯觉得过意不去,执意要安排人炒几个菜,却被毛爷爷坚决制止了。当晚,毛爷爷、陈奇涵等人就住在区政府一所破旧的祠堂里。
次日清晨,毛爷爷、陈奇涵要赶回瑞金开会。临行时,毛爷爷嘱咐警卫员吴吉清:“大家先走一步,你去区政府财政部按规定结清伙食账和住宿费再赶上来。”
铲田区财政部部长过去给人当长工,红军来了才翻身,他对毛主席和红军非常感激。当主席的警卫员找到他交食宿费时,他急得涨红了脸,说什么也不肯收钱。他说:“毛主席来帮大家办事,住上一宿,哪能收食宿钱?”反复推辞之下,吴吉清只好收回钱,匆忙往回赶。
追上毛爷爷一行后,毛爷爷问他:“食宿费结清没有?”吴吉清如实向毛爷爷汇报了情况。毛爷爷听后大为生气,责令吴吉清马上赶回铲田将账结清。陈奇涵见离开村庄已远,便笑着插话说:“主席,你赶路要紧,还是由我来办这件事吧!”毛爷爷叮嘱道:“奇涵,这件事一定要办妥,大家当领导的,在实行财政纪律方面更要作出表率,这样人民群众才会信任大家。”陈奇涵慎重地点了点头,转身快步赶回铲田区,代表毛爷爷向区财政部转交了食宿费。陈奇涵回到瑞金后,就此专门向毛爷爷作了汇报,毛爷爷这才安下心来,连声称赞他这事办得好。
新中国成立后,铲田区的老同志将这件保存完整并盖有区苏维埃政府财政部大印的珍贵文物捐献给了瑞金革命纪念馆,这份账单反映了毛爷爷同志一心为民、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也成为革命领袖清廉自律的生动见证。
百年沐雨行舟,作风与初心未变。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扎实过硬的优良作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纪律,视群众为亲人的真挚情感,汇聚起复兴之路上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来源:清廉江西微信公众号